Day 2 in NOLA

涂鸦画的猫 电车线 没盖好的房子,都是木板 道路中间巨大的空隙 分割城市的巨大高速公路 取票机quik-trak 火车站内部 貌似是NOLA最高的楼,烂尾了。。。 等我发现的时候,我就坐在河边看着河上泛起的浓雾。这样的雾不只是河上有,城市的上空也到处都是,甚至我眼前不远处也能看到。我在法国区西南角的地方,这里有一个过去的造币厂,说明新奥尔良过去的经济还是很繁荣的。说是造币厂,在美国就真的是只用来压制硬币的,纸币是其他地方印出来的。后来美国内战的时候,这个造币厂也被南方军队占领,用来压制南方“邦联”的硬币。不过大概一九三几年的时候就关掉了。现在里面只有原来造币厂的一些装置在里面展出,楼上虽然空间也很大,但好像什么都没有。我随便进去逛了一下就出来了,反正也不要钱。 只好我沿着河岸继续往法国区走,那里有一条电车线,本来我有点想坐一下玩玩的,但是线路特别短,我也坐不出一两站就要下车,所以只是上车拍了一张相片,就继续步行。我这次旅行一共看见三条电车线,河岸线,不过是在河堤外面行驶的,一旁还有火车线,看见很多货车经过;圣查尔斯线,以及运河街线。看起来新奥尔良过去的电车线应该非常多,因为很多大道都在中间空出来跟运河街差不多的空间,但是路中间的空间就只是种树或是改成公园。不过话说新奥尔良这种市区只有三十万人口的城市,也确实不需要什么公共交通,甚至就是这剩下来的两三条线路,其实如果不是在法国区能够让游客乘一下估计也早就被拆了。 我在河岸边坐了一下,休息一下走累的双脚,肚子又饿了,就往北走,看见一个法国市场,看来真是什么都要带上一点法国味才可以,不过里面没什么卖吃的东西的,反而是有点像民众乐园那样卖很多小玩意儿的。不过很快就看见一个喷泉旁边的餐厅,里面的招待正举着餐牌,我过去看了一下,就坐在离喷泉最近的地方,点了一扎生啤和一个所谓的po-boy,好像是特产什么的。这时啤酒已经上来了,也正好有爵士乐表演开始,我就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听爵士乐,感觉自己的旅行终于开始顺利起来,变得像是自己的想象一样。不过那个所谓的po-boy相当让人失望,结果就是一般的sub,甚至比sub还简陋,里面就只是生菜跟我点的那个什么catfish,猫鱼?原来就是鲶鱼。

利用道路中间空隙做的小公园 电车车站 Photobucket 路边的电车模型 Photobucket 圣查尔斯的电车 运河街的电车 Photobucket 防洪:时刻准备着 街上不能拿瓶子的诡异规定 过去的街名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拴马桩 吸血鬼商店 Photobucket 早知道直接住到法国区就不用到处走了 万圣节的东西还没拿下来 24/7的烧着 车站 道岔 Photobucket 电车内部 那时的硬币要带金 不知道是那时的女人好看还是那时的仕女图好看 奇怪的灯泡 饮马台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来车 会车 走掉了 三轨 Photobucket 大雾 po-boy 红配绿 好玩的饰品店
在法国区的正中,有一个很大的天主教堂。看地图的话,会发现这个教堂正好就在法国区中轴线的正南方向,对着一个公园,公园再往南就是密西西比河的河岸了。所以说这个地方应该就是法国区的中心了也不为过。在教堂的两翼,有两个体量和样式都很接近的建筑物,过去曾经是殖民政府的所在地,不过现在都改成了博物馆。我先走近了那个教堂。其实今天早上走过来的时候就老远看见了这个教堂的尖顶,不过是从背后一个法院那边看到的。 也正如网上的评论一样,这个教堂特别丑。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格,外面就是用木板堆砌起来然后涂成白色了事,尖顶也不过就是一个六面锥。教堂本身也不是法国人或是西班牙人建的,好像也是美国建国之后重建,之前的几个版本要么被大火要么被飓风给摧毁。不过建筑样式的丑陋让我想起来在香港听pt说过,因为气候的原因一些在北方可以使用的建筑材料在南方会被潮湿的气候腐蚀。反正我看介绍说好像过去的几代教堂往往在狂风暴雨之中漏雨严重。不过我也进去看了一下,教堂里面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随便转了一下就出来了。 随后我挑了两边的一个博物馆去看。左边的calibdo是新奥尔良本地历史的博物馆,另外一个p什么的正在展出什么关于印第安土著的展览,我没什么兴趣,不过后来那个博物馆的售票员也跟我说他们星期一要闭馆。我当时听说他们4点半就要闭馆,心想自己原来只有一个小时看的了,不过后来想起来我的手表是东部时区,新奥尔良却是中部的,要晚一个小时。 这个博物馆还是很有意思的,特别是展出了很多当时在这里生活的法国和西班牙殖民者,他们在这种可以说是“恶劣”的气候中还是想要维持自己过去的生活习惯的努力,不得不说是让人唏嘘的。当然在这样可怕的气候中很快各种努力都白费了,我就总是想起来《黑暗的心》和根据它拍的《现代启示录》的样子。不过我现在还没有弄懂的是,为什么法国人好像176X年就被西班牙人赶走了,到了180X年的时候美国人却是去找法国人而不是西班牙人来买这快地。 看完这个博物馆,我又回到河岸,看着远处的大桥和轮船,有点想起武汉的样子,不过幸好武汉还没有残破到这种程度。至少武汉没有飓风。 在网上看到说2005年那次可怕的飓风,实在太厉害了,导致新奥尔良2000多人丧生,几百万人逃离,抵挡河水海水的大堤溃败,大部分房子都完全被淹被毁,连美国人比较自豪的州际高速公路都被毁坏,后来洪水退去之后又发生了大规模的骚乱,很多人持枪抢劫商铺,政府出动了各种部队才维持住安定。不过跟这个地方的自由自在的风气比起来,倒是可以理解的感觉。 晚上逛了一个原来的造酒厂改造的商店,里面有一家卖冰淇淋的店,店牌居然用了腾讯QQ的标志,叫什么企鹅冰淇淋,腾讯要是有人看到了可以去告一下他们哈哈。我后来就在走回旅馆的路上吃了一个寿司,想说这里反正鱼比较新鲜,不过吃完发现居然是台湾人开的。 回旅馆之后发现我下铺没人了,就跟那个管旅馆的人说我想换到下铺来,昨天那个男的不见了,来了一个女的。我的房间里也冒出来一个从西雅图“拦车”拦到新奥尔良的大妈,她说她最终要去南美洲最南边。我发现她的口音居然跟我们那边不太一样。
天主教堂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圣水 到哪都有香火钱 这个贝壳不错 劝解室、忏悔房 Photobucket 天主教堂,远看还行 Photobucket 跟MJ没有关系 河上起了雾 行为艺术,好奇他怎么不倒 Photobucket 中性猪。。。 Photobucket 博物馆门口的装置艺术 QQ冰淇淋。。。 电车车站
]]>

4 Comments
  1. 匿名訪客

    “感觉旅行终于顺利起来了,变得像自己想象的一样”。哈。
    另外,殖民者越是在恶劣和远离家园的环境下越会努力维持自己原有的习惯,不然就啥都没有了。我之前看的一本研究卡夫卡《在流放地》的书提到说南非还是印度那儿的英国殖民者在吃晚饭的时候都是穿正装带领结事无巨细搞得一丝不苟的那种。

  2. bb

    不仅浏览市景,还要有意思找一些有历史背景的人文景观。历史往往定格在那一瞬间。

  3. Gabriel

    我想问一下,你这些文字都是用手机打的吗……
    照片给人一种很纯粹的感觉呢,似乎贯穿了这种“一个人的旅行”的韵味,特别是其中几张带黑边的,颇有LOMO的味道。几个灯、铁道、栏杆等等照片的视角也挺独到,倒数第三张照片,就是那个什么po-boy吧?似乎在剧集里面经常看到,他们还吃得津津有味的……
    “店牌居然用了腾讯QQ的标志”——问问店主用QQ不……

Writ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