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游记
去新西兰旅游,是做了排除法的结果。排除任何一方不想去的地方,和对方去过但自己没去过的地方,新西兰冒出在了列表的上方。
这个结果符合预期,但又有出人意料的地方。决定去新西兰之前我甚至不记得新西兰分为南北两个岛,只知道是写出“黑夜给我了黑色的眼睛”的顾城用斧头砍死了老婆然后自杀的地方。
另外就是魔戒也是在新西兰拍的,虽然大部分都忘了。飞往新西兰的航班上贴心的准备了可供重温的三部曲。我则又看了一遍杀死比尔。
行程
在去新西兰的航班上,心里还多少有点忐忑,因为行程是这样的:
- 抵达基督城,市内游荡;
- 开车去凯库拉,观鲸和海钓
- 开车去但尼丁,途径奥马路的时候看看蓝企鹅
- 但尼丁市内玩耍
- 开车去皇后镇,参加蒸汽船旅游,晚上坐缆车去山顶
- 去格林诺奇,晚上有空的话去观星
- 去米尔福德峡湾
- 去瓦纳卡,再去罗斯
- 去福克斯冰川,晚上回基督城
- 飞回
十天的时间里,要开两千多公里的车(相当于从北京开到香港),并且是第一次的右舵车(虽然右舵车习惯了半天就差不多了,只是直到最后一天也无法适应反方向的转向灯开关,经常开着雨刷器想要转弯),新西兰也路况堪忧(路面铺设状况尚可,但大部分都是两车道时速100的山路,最早是1930年代设计建造的,那个时候的汽车最快也只能跑40公里),最后还有很多经常想要抓狂的转盘(需要礼让右边开来的车,而不是凭本事谁狠谁先走)。
幸而全程开下来我们和车都没事。
两千多公里,其实也只是绕着新西兰的南岛掐头去尾地转了一圈,因为南岛目测就有四个台湾那么大。而新西兰还有个北岛,最大城市奥克兰和首都惠灵顿都在那边。稍微震撼一点的风景基本上都在南岛,这次就只去南岛了。
城市与景点
基督城 Christchurch
南岛最大城市,名字跟教堂其实没关系,而是来自于牛剑的一个学院。城市又大又平路又宽,本来以为很美式,但实际看过后又觉得风格有点不一样(也许是英式城郊风?不过没去过不确定)。准备刚到的那天去酒店隔壁的植物园看看,刚步行出门发现风大而冷于是放弃(事后想起来不很后悔,因为有太多去实际生长地看植物的机会)。
开车出去吃饭,看见的市中心也是平平的毫无起伏的一派市郊都市的感觉,街上没人也没车,到处是铺满了水泥缝隙里长满了杂草的大型停车场。但在新西兰唯一开过的看起来像高速公路(四车道,有隔离带)的地方就在基督城。
最后在基督城除了吃饭的馆子(Bessie,吃了风干烤牛排,有股羊肉串的风味;知道这家店八成是因为小红书/大众点评)和机场外就一直待在酒店了。
凯库拉 Kaikoura
基督城以北的海边小镇,蔚蓝的海水看起来温暖,实际上很冷。不同温度的洋流在这里交汇带来了食物,因此有大量抹香鲸来这里觅食。
早上天气不错,坐船出海观鲸。号称看不到鲸鱼就不收钱,但那天运气很好,一口气看到了三条。坐在颠簸的喷气船上向鲸鱼飞驰,因为摇晃的厉害,某些人要事先吃晕船药;船上配备有声呐,能听出来附近哪里有鲸鱼,鲸鱼有多远。到了离鲸鱼近的地方,船就慢下来,我们爬上船头船尾或者二楼,看远处蓝白色的波浪里哪里有亮闪闪的黑色脊背、以及正被喷向天空的水花。不止我们,空中也有观鲸的飞机不时掠过。
下午去海钓。龙虾是渔家自己打捞上来的,而钓鱼就是把长长的钓鱼线一口气沉到海底再拉上来,往往就能钓上来一两只鱼。船就是稍加改造的普通渔船,带我们打渔的似乎也是普通的渔民,有人问了几个关于龙虾的问题,渔民说这问题你得问科学家,我们可都是高中辍学生才当的渔民。他们确实没有普通旅行公司职员那么nice,有时候言行粗犷,倒显得真实。
他们这个生意乍看也非常轻松,带一群游客钓鱼,随便一钓就能钓几十上百条,把鱼肉割下交给游客,剩下的部分再装进笼子里用来引诱龙虾上钩。不过一个浪头打来,一个渔民撞上了船中间桌子,撞断了肋骨。此后他就抱着冰水咬着牙忍着疼痛继续指导我们钓鱼。生意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
在船上碰到了一对新婚旅行的上海小夫妻,和他们一起带着渔获到当地仅有的两家中餐馆之一加工后大吃了一顿。新鲜的龙虾刺身绝赞。
但尼丁 Dunedin
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城市但尼丁,是基督城以南开车五个小时的城市(中间路过奥马鲁的时候去看了一眼有没有看蓝企鹅的机会,结果当天正好是圣诞节前夕所以关门)。来了以后才知道这里是新西兰的第一个城市(据说早期殖民者主要是苏格兰人,所以城市某种程度上是以爱丁堡为蓝本建造的,连城市的名字都有关),有新西兰最美也是最老的大学,还有世界排名前十的最美火车站。来的时候只准备在城里闲逛一天,最后安排上了满满的行程。
但尼丁火车站
火车站不大,只有两层,但充满了细节。外墙是黑色的玄武岩和白色的石灰岩镶嵌而成,褐红色的屋顶和一旁高耸的澹青色钟楼相得益彰。进入候车大堂更是能看到地上的马赛克地板,二楼的蒸汽火车主题彩绘玻璃,以及围绕天花板的天使浮雕。去过的这么多火车站里,虽然算不上大而气派,但各种精致的细节确实加分不少。可惜的是这么气派的火车站现在一天只有一两班车,而且是开往中部峡谷的观光列车。当年这个车站曾经有过一天开出一百趟车的盛况,而铁路也是顺着此地曾经有过的短暂淘金热而修建的。
一早来到火车站,在站台上看见了盛装cosplay成100年前人物的检票员,女人穿着贵妇的蓬松裙子拿着扇子,男人穿着深蓝的礼服戴着大帽子拿着手杖。从他们手里拿过车票,坐上复古的车厢前往峡谷(车头倒是现代的内燃机,不是蒸汽火车)。车上虽然有茶点,稍有遗憾的都已经是现代的瓶装和袋装,不是用骨瓷茶壶倒在镶着金边的小杯子里端来的了。
火车沿着南北干线开了一截,穿过一段长长的隧道,就开始沿着弯曲的河流在峡谷里蜿蜒,每每经过一百多年前铁铸的老桥,列车就开得很慢,颤颤巍巍地过桥。车一边开一边在峡谷里慢慢爬升,从最早与河流几乎齐平,慢慢爬升到峡谷的最高处,直至驶出峡谷来到高原上。植被也从高高的从来没见过古树,变成矮树,最后变成夹着石头的草地。
来到高原上时就是终点,到处都能看见放牧的羊羔,这也是在新西兰一路上都能看到的。据说全国的羊比人还多十倍。火车抵达终点后就折返,把我们送回火车站。
隧道海滩 Tunnel Beach
以为只是个隧道和海滩的结合。结果爬得感觉要掉半条命。到了以后要先走很长的路下山,看到了海边有个洞穴,里面有海,以为那就是隧道海滩。
到了最下面发现原来另有隧道,穿过隧道看到了真正的海滩,只是浪大得很,海边又都是大片的海苔,不知道为何要凿出这么个小小的仅够一人通行的隧道。
最后所有下过的山,都变成了回程要吃的苦。爬回山头的路又遇上了大雨。我们在雨里爬回了车,一直等到雨小才又出发。
因为太累,也没来得及去另外一个海滩看海豹。
皇家信天翁 Royal Albatross 和蓝企鹅 Blue Penguin
在但尼丁南边长长的奥塔格半岛尽头,就是皇家信天翁中心。海湾边的小路弯弯绕绕,又没有护栏,经常有种会开到海里的错觉,这种错觉日后将多次在开车时出现。开到湖里,开到山里,开到林里。只要路窄,又弯,没有护栏,一脚油门就有这种错觉。
路上想喝水,却一直找不到买水的店,终于找到一家,停好车后发现旁边有家炸鱼铺子,买了两份炸鱼薯条,返回车上趁热乎劲解决了晚餐。
最后开到头,是一片世界尽头的景象。天色阴沉,路也没了,天上缠绕着数千只鸟,往地上像地毯式轰炸般铺下一层层鸟粪。车刚停下来没多久就被击中多次,后来又经过雨水洗刷,才看清它们的主食是小鱼虾。皇家信天翁中心就在这里。
所谓皇家信天翁,是一种大鸟,以前从没听说过。比起普通的鸟翅膀上只有两个关节,这种鸟有三个关节,所以翅膀张开能长达三米。这种鸟一旦觅食,就能跨越整个太平洋飞去南美,待要成家时再飞回新西兰。幼鸟生下来九个月左右就能长大,开始自己独立的生活。除了培养后代的几个月时间里,这鸟就总是单独行事,单独飞翔,颇为孤僻。虽然如此,也有十年都找不到配偶的鸟(还记得该鸟名Rob),于是就上了新闻。
我们走到中心里的一座岗哨,从这里可以用望远镜观察它们。因为比别的鸟大很多,很容易从那些往我车顶拉稀的海鸥分辨出来。特别是幼鸟,因为吃的太好,白色的毛蓬蓬松松,成长为成鸟的过程中还需要先减肥才行。
看完皇家信天翁,我们继续留下来等着看蓝企鹅归巢,正好在奥马鲁没看成。据说是世界上最小的企鹅,每天天亮就下海觅食,到了晚上就成群结队回到陆地的岸上,因此有了可以看归巢的景点。下到海滩,那里为看蓝企鹅归巢专门搭建了玻璃的护栏。因为新西兰要到九点多才日落,企鹅回来时已经夜黑风高,但能昏暗得地看见一排小小的浪花从海湾向陆地靠近,到了岸上就变成一个个蹒跚踱步的小不点,虽然很小,走起路来确实十足的企鹅模样。这一波企鹅上岸钻进自己的洞里后,又来了两三波,我们才看够了企鹅开车回酒店。
太黑了又不让开闪光灯拍不到合适的照片,网上找了一张(CC3.0-BY-SA: JJ Harrison (https://www.jjharrison.com.au/))
奥塔格大学 University of Otago
号称新西兰最美大学,也是最老的,只是名字也是第一次听说。建筑风格跟火车站类似,黑色和白色的石头相间,妙的是一条小河正好流经校园最美的钟楼建筑脚下,留下一个开阔的空间,辅之以多个层次的鲜花矮树,从河对面看很有视觉冲击力。在老建筑物间有高树和草坪。
但除了校中心几栋老建筑,其他新一点的建筑没什么特色。正值暑假,校园里除了游客,没看见学生和老师,只碰到学校里的一只长毛猫。
最陡的街 Baldwin Street
城北一条街,来之前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方。到了以后确实很陡,爬起来也汗流浃背,脚筋打颤,对得起世界最陡这个名号。
没想到这么陡的街上都有酒店,看着有车开过,油门怕是要踩到底才能爬得动。
八角街区 Octagon
市中心两层街区,都以八角形的形状围绕中心,周围布置着酒吧餐厅和大教堂、市政厅,可惜去的时候正好赶上节日,除了便利店和一家土耳其烤肉就没开着的店了,还是要感谢敬业的土耳其兄弟圣诞节晚上才不至于吃泡面。
皇后镇 Queenstown
从但尼丁开车往西,穿越大草原,过了水果小镇克伦威尔 Cromwell,路上的车就变得异常的多。本来人生地不熟,又只有两车道,我开车的时候总是尽量跟在慢的车后面,不会开到反向车道上超车,但因为赶时间所以在草原上直直的路上也超了几次,直至过了克伦威尔两边的车道都塞满了车,想超也超不了了。皇后镇就在从这里往前三刻钟的地方。
皇后镇本来也只是个淘金小镇,金子淘完了后当地人开发旅游业,进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除了风景优美,尤以极限运动著称。如果是大学的时候来玩,大概滑翔翼、滑翔伞、跳伞、蹦极、开飞机都会玩个遍。
当然我们来主要是看风景的。到的时候阳光正好穿透云层洒在围绕着皇后镇的山坡上,近处的绿得透明,远处的巍峨壮观,有点透凉的和风从湖面上吹来,镇子中心的两棵大树中的一棵被整齐修建过的柳树随风摇曳。我们从那里的码头登上了蒸汽轮船。
蒸汽轮船和华特农场
从两棵大树前的码头登船,一艘蒸汽轮船带我们前往华特农场(明明都有蒸汽轮船了,为啥不能有蒸汽火车呢)。华特农场是当年一片与皇后镇隔着个湖的地方,创始人和皇后镇的创始人丢硬币决定谁占哪块地,结果买了块这么个倒霉地方,既没找到金子赶上淘金热,农场也天气太差时不时就暴风雪养不活太多牛羊,最后只能开发一下旅游业。
到了农场,看看剪羊毛,喂喂农场动物(牛、马、羊,远远地看见草泥马,可惜人气太旺,已经被喂饱了,对我们手中的饲料失去了兴趣),骑骑马,就回去了。
天际线缆车和自助餐 Skyline gondola
回来镇上本来还下着雨,坐上缆车突然转晴,还出现了大大的彩虹。
山上风景绝佳,能看到对面的壮丽山峦。山上除了那些不敢尝试的蹦极滑翔翼的外,还有一个老少皆宜的滑板车。两个赛道,坐一个小缆车上到山顶,再坐滑板车利用重力滑到山下。
玩好滑板车,我们去吃自助餐。来的很晚,但天还没黑,正好一边吃晚餐一边看日落。
如果天气好,还可以报名参加他们的观星团,也可以去(这次没去的)好牧羊人教堂参加当地更有名的观星活动。没有特别参加,到了天真的黑掉后南半球的星空好像星星确实多一些。
格林洛奇、喷气船和古老森林 Glenorchy
从皇后镇去格林洛奇的一个小时车程,号称是最美的一段路。我是坐大巴过去的。到了当地后又带我们坐喷气船沿着箭河Dart river 逆流而上(是靠前端吸入水流再往后排出的方式前进,能在很浅的水里开,听得到鹅卵石撞击船底的声音;开得颇快会溅到水)来到一片号称有八千万年历史的森林里(随处都是生长了几百万年的苔藓),体会到很多外来物种对当地环境的破坏(有各种猎杀外来动物的装置;大部分这类动物可以说都是来新西兰的殖民者自己作死引进的)。
回去的路上看了一下拍魔戒和其他电影的草原和雪山。
米尔福德峡湾 Milford sound
又是坐大巴去的,单程就要开五个小时,所以早早就来酒店接我们。峡湾通向海洋,常年阴雨,看起来有点像阴天的三峡,只是山更高,因此也有很多壮观的瀑布。
福克斯冰川 Fox Glacier
从南到北贯穿整个南岛的南阿尔卑斯山脉,有三处颇大的冰川:福克斯、弗朗斯约瑟夫 Franz Josef、以及库克山 Mount Cook。三处冰川都可以坐直升机上去徒步并近距离感受。可惜的是直升机碰到大雾就不会起飞(也没办法从山下看见壮丽的冰川景象),我们又没有时间一直等在那里(当天所有去冰川的航班都取消了),只能下次再来。总是有运气不好的时候。
为了打发多出来的时间,沿着Matheson湖步行了一圈。
这个角度天气好的时候是可以看到雪山的,如下图(CC0授权)
来冰川的路上也顺路摘了下车厘子。这次知道那些超市里买到的新西兰车厘子是从什么样的地方生产出来的了。
衣食住行
虽然是夏天去的,但大部分时候冷得跟深秋一样,也许还不是盛夏。带上的厚一点的衣服最后都派上了用场。
话说新西兰畜牧业应该不错,到处都能看见牛啊羊啊在宽阔的草原上开心地吃着草,但其实吃了几次牛排发现最好的还是那些日本澳洲的和牛,新西兰的安格斯牛肉大概属于中流。其他方面吃到的可能跟宗主国英国类似,到处是炸鱼薯条,可以果腹但算不上美味。总的来说就是食材可以很新鲜但一般而言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菜肴。
这次住的五个地方都还行,基督城住了一次希尔顿的“公园城堡”,就在植物园西边,酒店里面就种满了各色植物,免费的早餐也很好吃。皇后镇住了几天华美达,除了只提供一天45新币的代客停车有点不方便以外没什么好挑的,有湖景房内还有洗衣机。但尼丁住的一家按照两层楼布置的有点性冷淡设计感的民宿。因为没住上基督城的某个全透明的小房间所以在Ross住了一晚,是海边用集装箱设计的独立房间,只是晚上实在太冷。最后一天在基督城又住了一家离机场很近的湖景别墅,只是房间挑高高到吓人,又在湖边,高高的谁也够不着的屋顶上栖居着很多小虫子。
前面也说过,新西兰玩起来基本只能靠开车,如果不是报团就只能自己开了。证件倒是很好搞定即使办不了国际驾照拿中国驾照翻译一下(携程的翻译件似乎都能接受)也是能在当地租车的。右舵车也应该不难习惯特别是路上的车不多可以慢慢来。关键是路很难开。最好还是不要晚上开车(夏天九点才天黑这一点在开车这方面倒是很有帮助)。有些国道路段甚至都没有铺柏油,只有小石子。就此有人解释是因为新西兰政府把钱都花到了教育等其他民生方面上,开车也经常看到一些诸如“新西兰的路是不一样的”、“赶什么赶,反正你也是要死的”之类的标语,但这次开车就确实碰到一段已经坏到要每天封路施工的路段。
除了路,另一个实在烂的就是手机网。不是速度问题,而是根本就很多地方手机信号完全是空格。有时候甚至不是在荒郊野外,只是人口稍微稀疏一点的郊区或者小镇,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而且因为这次带了n个双卡双待的手机,可以观察到不管是vodafone还是spark甚或是2degrees都会没信号。以前听spotify的时候还在想谁会花钱买会员,这次为了在路上能听到点音乐(fm收音机信号当然也没有了)也不得不买了个类似的会员,让我能够保持清醒。
风土人情
新西兰一个神奇的地方就是几乎所有的标语都有中英双语,稍微大一点的店铺包括加油站似乎也都有中国店员。打过几次交道后我一般都直奔中国店员,因为他们多数时候似乎比本地店员更上心一点。感觉新西兰可能是一个自然资源过于天赋异禀的地方,包括当地的鸟都因为没有天敌退化成了不能飞的形态(包括当地国鸟奇异鸟,跟猕猴桃名字很像长得也很像),当地人可能也是这个状态。
也有可能是因为无聊。碰到的当地人都喜欢把“好山好水好无聊”这句话挂在嘴边。除了漂亮的自然风景之外,没有什么太多的事发生,新西兰治安又很好没有严重的社会矛盾,就只能绞尽脑汁去想怎么刺激怎么好玩,所以才诞生了那么多的极限运动。来养老都会觉得无聊。旅途中碰到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人,现在在工作是因为来新西兰养老但太过无聊,所以每周出来工作个一两天。
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是新西兰似乎是把毛利语和英语并列作为官方语言的。不管什么地方都会先来一句毛利语,大部分的地名也都是毛利语(相比美澳基本上地名都是欧系),电视里也有好几个毛利语的频道,很多土地也还是毛利人所有的,还宣传新西兰当年是靠殖民者和毛利部落达成和平条约而建国的(而不是靠屠杀土著散播病毒抢夺土地),所以似乎种族矛盾没有有些国家那么尖锐。只是这趟旅程一个活着的毛利人都没见到,不知道他们对于这种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毛利语和毛利文化的“文化挪用”有没有意见。
最后的观察,就是新西兰似乎很难买到酒。跟美国宾夕法尼亚又不一样,不是一定要在一个超市的外面专门再开一个卖酒的店铺,稍微大一点的超市也能在里面直接买到酒,不过一般的便利店都买不到酒,当地的酒吧也可能在天黑前就关门了(九点天黑,八点就关门),对于一直在开车的我来说只有能步行到餐厅或酒吧的时候才能稍微品尝一下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