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写作的过程,和那些看过的写作教科书

最近因为新书《金手铐》上市,有人问我是怎么学写作的,所以反思了一下。

人在小的时候,可能经常会被问到“长大了想干什么”。我在有意识以来,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自己将来想干什么的时候,是在家里看见书桌上爸爸放的那一堆稿纸,然后想到自己将来想当个作家。虽然这可能只是环境的影响使然。我还记得那些稿纸上有些用墨笔涂黑的部分,而自己可能也模仿着涂了一部分稿纸,幸好很快被大人阻止了。

中间上学的过程兴趣就自然的转移了。有很长一段时间想当漫画家,还为此学了很久的画画,不过可能缺少这方面的机会,最后也没有向这个方向转向。另外也想过当个做电脑游戏的码农,但很明显我的数学太烂,学编程的时候有点吃力,所以除了幻想基本没怎么付诸实践。

虽然最后大学读的主要是中文系,但其实好像没有怎么在学校里学过写作。好像有一门教写作的课,但里面教的内容都非常的基础(比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之类),平常自己看小说的时候已经多少领悟了。这里为什么会读中文系,其实也要感谢当时从深圳回家的火车上买了本《挪威的森林》,因为当时的自己感觉太好看了,所以促使我重新对文学燃起了兴趣。

在前前后后摸索着写了一些小说之后,我就出去留学了。留学刚出去的时候有很多要适应的地方,语言和环境,以及需要监督自己学习,所以写作这件事就稍微放下了。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悔,明明可以在那种转型的过程中多写点什么,可能会写出很多有趣的内容。等我意识到自己还是很喜欢写东西的时候,大概要到留学生涯的末期。

在那之前,我一直对文学有着清教徒般神圣的追求。我觉得小说的形成应该是一种自然自发的有机产物。最好不要太关注情节。最好不要用一些奇技淫巧来写小说。学习写小说的过程,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多看多想,不能看那些教你写作的东西,因为怎么样也是会玷污了文学神圣性的做法。也许当时因为在纽约,是世界上最容易被金钱所腐化的地方,我终于也浸染了资本主义的做法,开始找教写作的书来。

因为当时有亚马逊的会员,交了月费看书就不另外收费,所以看到了James Scott Bell的书(后来看到也有中文版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我的goodreads账号里,标注为教写作的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2本,其中有像之前JSB那种我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好看的,也有几乎要忍耐着看完只是觉得浪费了时间的。有些是具体到教写人物、写对话、写大纲的,也有囫囵吞枣从头教到尾的for dummies系列,还有是教作者怎么推广自己的书的。这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五句话的Heinlein’s Rules:

  1. 你必须写;
  2. 你必须写完已经开始写的;
  3. 除非编辑下了命令,否则不要重写;
  4. 你必须把写出来的东西推向市场;
  5. 你必须保持写出来的东西在售。

虽然可能不尽然正确,但是这个也确实是推动我的新书最后出来的动力之一吧。

当然这里面也有些是著名作家的写作回忆录,譬如史蒂芬金、村上春树、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虽然我觉得自己并非到了他们这个水平,现在就谈写作有点为时尚早,不过恐怕我也没可能跟莫言或者毛姆相提并论(看见有读者说我不如他们,这个是当然的了哈哈哈),只是因为微信公众号的助推功能拒绝助推我的上一篇有关本人新书《金手铐》的文章,于是有了此文。

主人公海博国内名校毕业,为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选择赴美求学。在申请人文领域的博士失败之后,被迫转读并不心仪的法学院。他经历了转学失败、入职知名律所无望、情感失利等挫折,只能入职国内一家普通律所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坚持学习,终于在获得纽约和国内的律师资格后,如愿以偿地去到了一家在香港办公的国际律所,得到了他所苦苦追求的高薪和体面的工作岗位,但却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和冷漠的人际关系,仿若戴上了“金手铐”……

howchou,公众号:凌波门我出了本新书《金手铐》讲述从纽约法学院到香港国际律所律师的故事

Writ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