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

我相信自己第一次注册维基的时候是2005年,那是一个中国互联网还没有墙的时候,google、facebook和youtube都可以随便用。不过当时还是大学生的我对于维基还充满了敬畏,只是从中获取信息就已经感觉足够了。

说2005年注册是相信,是因为我在系统里只能看到2009年我登录了自己邮箱后开始编辑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在国外,因为有大把时间上网而现实生活又让我感到孤独和畏惧,自然上维基并且做出自己的贡献就成了自然的事情。但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是很熟练,而且有其他网站论坛更能为我提供港湾的温暖。那个时候的国内互联网虽然已经有了墙,但墙的影响还没那么深远,google还没有撤出,只是偶尔会卡断,想要自己开个论坛网站还是可以的,好像查icp注册还没有那么严。

我真的开始大量投入时间到维基上,是我开始实习之后。每天都要坐在办公室的电脑面前,花上固定的时间,但很多时候我又没什么真的要做的事情。我的同事大概都不知道我到底在做什么,就算發現我也可以说自己是在查资料。实际上我也确实为了完成一些任务用过维基,查一些医学和理科的东西。我主要上的是中文维基,开始尝试将英文维基的内容翻译并搬运到中文维基,或者反过来,當然後來我覺得這樣做非常沒有意義,開始自己從頭編寫條目。我开始对维基上那些虚无的荣誉产生兴趣,申请了几个DYK(能推荐到首页的票选),收获了一些友善的赞同,但也很快开始碰到一些奇妙的遭遇:

有人开始对我写的东西提出质疑,大概是我不应该用某种格式标记来源。我记得自己用的是当时在学校学的格式,而且我在维基上其他条目里也见人用过,所以我反驳了对方。对方继续不依不饶地挑刺,认为我的翻译不准确或者用字不到位,而很多时候无非是因为现实世界里一个概念本来就有两个名字,而我选择了自己认为更为贴切的那个。比如英语世界里的所谓thriller这个小说形式,有些人会直译为惊悚小说,但其实很多这个类型的小说只是情节紧凑跌宕起伏,没有什么吓人的地方,所以私以为惊险小说这个翻译更好。但其实如果用搜索引擎,这两个用语的频率没有大到能起到决定性说服作用的地步。这个时候利用维基里的一些操作指引,比如先到先得或者名从主人,往往也无法说服对方。这个时候很容易对方改过来,我再改过去,而反复这样几次之后就会被暂时封号。毕竟人都是想要维护自己写的东西,不喜欢被别人改掉。

有的时候这种编辑战还会涉及地域的因素,毕竟维基是按照语言分类的,繁简中文用的都是同一个维基,靠系统来转换。但就是会有使用繁体中文的人想要某个用语是繁体的,而把已经是简体的内容改为繁体,或者也有反过来的。虽然维基有繁简破坏的这个禁止,但很多人都是新手编辑,可能就冒上来编辑一两次的,不会理会维基的那些规定。这个时候就觉得还是香港的编者比较和平,因为他们有很多人是去单独的粤语维基里编辑,而其他地方的人可能未必会去闽南语或者客家话的维基,可能因为规模太小感觉自己做的是无用功吧。当然更严重的还有在维基里直接妖魔化其他地方的,这种也碰到过,在维基上舌战几个回合后对方因为是用的小号结果被封号了。如此一来维基上也留下了不少我跟别人的无谓争吵。

从学校毕业后,对维基的贡献就主要从大段的文字贡献,变成贡献拍照摄影和绘图了。这其中主要的就是给家乡的地铁画地图。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只是之前没发现有人愿意做,毕竟之后维基在国内就主要处于被封的状态。被封了之后,中文维基上关于国内的东西就变少了,港台之类可以随便上维基的东西就变多了。举例而言,国内可能某个城市的地铁只有一个条目,用寥寥数行文字囫囵介绍整个系统,而港台的地铁系统就细化到每个地铁系统的每个线路的每个站点都有一个条目,并且甚至一个站点的所有出入口都有详细介绍并且辅之以详细的照片。这其实也怪不得别人,毕竟是自断手脚的结果。

当然这种墙所造成的深远影响还不仅限于此。本来中文维基上还是有些国内的人愿意翻墙去贡献,特别是为与国内有关的条目添砖加瓦的,但是在疫情时代发生了整个国内维基爱好者组织被一锅端全盘封禁的事情。大概就是国内的编者与香港的编者发生了什么编辑上的矛盾,这个时候有人提出要么利用香港的法律系统来举报编者,而这个法律本身是在国际上有争议的。到底是不是严重到需要将所有人永久封禁这一点,现在看来其实是有点不成比例的,感觉多少有点政治正确过度的感觉。不过因为墙内举报成风,想到利用法律举报确实可能是墙所造成的影响,说明墙内外的人之间的误解已经颇深,最后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这以后就可以感觉到,中文维基正朝着分崩离析的方向前进。维基的管理主要靠各个地方的资深编者毛遂自荐,再通过民主程序选举和任免。因为封禁事件的影响中文维基上港台的管理员比例明显要高于内地的,所以想要指望他们一碗水端平是比较困难的,就好像在美国没有选举权的外国人肯定是没有那些有选举权的本国人受到法律的保护,经常会有各种歧视。说起来对于国内的编者来说混维基也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可以近距离的感受这种自发自治的社区如何利用规则自我保护据理力争(有时候碰到通情达理的管理员也是说得通的)和遭受其他编者利用规则的漏洞迫害时没有人管的无奈。

但在接触维基百科将近二十年后,我决定尽量不上去编辑了。首先就是你写的东西其实很难保护,就好像在大海里滴了滴水,很难看的出来是你写的,其他人还有权改来改去,而且維基的規則其實非常不利於最熟悉情況的相關者自己貢獻,而是仰仗于外人利用二手資料重新咀嚼消化后再回爐。其次有些编者就是心智有缺陷,因为全部匿名,所以特别喜欢争吵,然后陷入编辑战,有时候吵到一半要睡觉第二天我都有点害怕打开维基,怕又看到什么胡搅蛮缠的攻击言论;最为讽刺的是,在维基上看过的最有战斗力的一个编者(碰到任何不顺心的事情可以打上几周的编辑战)并且特别喜欢将英文维基上的优良条目翻译成中文再申请优良勋章挂满自己首页的人物,最后因为被其他人围攻也放弃了登录维基。最后很多管理员感觉也充满了恶意,毕竟手里有了点权力,只要你跟他不是一派的他就能横竖找些歪理来制伏你,或者对你请求按照规则来执行充耳不闻,只火速处理对方的要求,形成拉偏架的形势。

这些年这些经历当然对我还是很重要,就好像第一天被扔进幼儿园或者学校,结果被其他充满攻击性的同学打了耳光,想要老师来管管结果他根本懒得理睬你,是一个在互联网上重新学习丛林法则的过程,避免你对这个星球上任何地方由讲任何语言的任何人群所形成的社区产生不适切的幻想,毕竟天下乌鸦一般黑。在这些不快的经历之后,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体察,并且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还是决定只保持单向的交流。

Writ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